扩张总是惨败,沙俄为何还要发动战争?| 循迹晓讲
循迹 ·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
主讲:三喵先生
策划:瑞鹤
责编:马戏团长
全文约3000字 阅读约10分钟
这些天,国际上最大的新闻就是俄国出兵乌克兰东部了。
◇ 感兴趣的话,可以搜索这篇讲话全文
这消息特别符合许多人对“战斗民族”的印象,很多网友和中文自媒体都在兴奋地颂扬俄罗斯“敢于亮剑”,打出了所谓的‘大国风范“,一时间,各路“俄国并不可战胜”的假消息传遍了简体中文互联网络。
◇ 普丁可能万万想不到,自己那“该死的魅力”会收获友邻一大票粉丝,按饭圈规矩,这些人应该有一个契合偶像的昵称。不过,鉴于“京”字已被我国著名爱国动作演员占用,并拥有最终解释权。那么,不如就叫“爱丁宝”(京通丁)。
按理说,俄国现在这样子有点不可理喻,他们前些年在乌克兰的小动作,已经招来了主流社会的制裁,即便如此,他们还是要不顾一切地要去对乌克兰动武,这到底图啥呢?
有句话叫“太阳之下无新事”,俄国搞类似的事情,在19世纪的时候就已经上演过一遍了。
◇ 尼古拉一世的野望
1850年前后,俄国盯上了土耳其。这里控制着黑海的出海口,也是俄国南部通向世界的大门。在当时的沙皇尼古拉一世看来,拿下土耳其既可以获得战略缓冲,又可以把国内矛盾转移出去,唯一的麻烦是得跟英国打声招呼,人家毕竟是世界老大,在地中海也有很多地盘,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。
于是,尼古拉一世亲自访问伦敦,跟当时的英国首相商量,沙皇面对首相侃侃而谈,核心是瓜分土耳其,俄国要海峡那里,其他的地方英国自己挑。感情把土耳其给分割了,就跟分割肥牛似的,这么大的事儿,自顾自地说出来,也不考虑任何国际影响力,这说话的语气把首相大人给吓着了,只能提醒沙皇陛下“离窗户远点儿,不然的话街上的人听到了,转头在报纸上发出来影响不好”。
◇ 尼古拉一世
不过,英国人心眼非常狡猾,口头上说什么都行,但纸面上的东西就是不签,这事情很大,需要在议会讨论。等讨论完再说——如你所知,“再说”是个非常明显又不失礼貌的拒绝,但这么明显的托词,尼古拉一世竟然没看出来。自顾自地回国开始布置对土耳其的征服。
沙皇陛下准备多管齐下,先征服巴尔干,再征服伊斯坦布尔,这样不但黑海的出海口是自己的,俄国还能在南欧额外获得一个作为缓冲的势力范围。
不过,出兵总得有借口,沙皇找了个宗教的理由,你们土耳其是伊斯兰教国家,而在巴尔干有很多东正教徒,沙皇要当他们的保护人。随后,沙皇找了个亲信,极其傲慢地把最后通牒递了上去,就准备自顾自地派兵进入巴尔干,为俄国争取缓冲空间了。
◇ 被英法舰队包围,俄军只能坚守塞瓦斯托波尔
沙皇的算盘打得挺好,但土耳其突然硬气了,他们背后站着英国和法国,他们以保护土耳其为名,向俄国宣战,并且真的派了兵——由此就可见尼古拉一世多么不受待见了。英法是世仇,伊斯兰教又跟基督教势不两立,这些国家能团结一致对敌人,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。
这时候,尼古拉一世是骑虎难下了,本来他的敌人只有一个孱弱的土耳其,现在俄国要跟几个世界一流大国去打。虽然俄国海军面对土耳其,一开始打赢了几场海战,但英法不依不饶,竟然把舰队开到黑海腹地俄国的海军港口——塞瓦斯托波尔,把这里给团团围住,也把黑海的出海口堵死了。
◇ 不撞南墙不回头
都到这份儿上了,要不要继续打?尼古拉一世思来想去,要打。因为他不仅想要通过这场战争打通帝国南部出海口,更重要的是转移内部矛盾。
当时的俄国,国内矛盾最突出的,就是农奴制。
农奴制算是沙俄帝国的“国粹”,从16世纪以来,俄国的广大农村就已经是这样的制度了。农奴们没有人身自由,甚至结婚都不能自己做主,至于财产和事业,那更是想都别想。这些可怜的农奴终日劳作,所得也就是几块勉强糊口的黑面包,说句难听点的话,他们不是人,而是“会说话的牲口”。
◇ 俄国农奴
19世纪中叶,当西方的人本主义和启蒙运动思潮席卷俄国之后,社会上对农奴制的批评非常尖锐,而且,这时候俄国也在进行自己的产业革命,大量的工厂铁路建设,需要自由劳工,而在那个时候,大批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,无法以另外的身份去劳作,这制约了俄国经济发展。所以,于情于理,农奴制都得废除。
沙皇尼古拉一世知道农奴制不得人心,但他对于怎么废除这样的制度,却一筹莫展。既然解决不了问题,那就转移矛盾。
而同时期的欧洲,正在经历民族主义浪潮的洗礼,俄国也不例外。不管有什么问题,只要一致对外,那就是群情激愤。国难当头,不管是自由民还是农奴,都应该踊跃参军,谁要是这会儿有别的心思,那就是俄奸,必须人人得而诛之。
于是,尼古拉一世不但没有在这时候叫停战争,反而扩大了征兵规模,让大量的农奴去当兵,去前线表现他们的爱国热情,而且,只要杀敌立功,这些农奴是可以恢复自由身的。
通过继续战争,尼古拉一世暂时缓解了农奴制造成的尖锐的国内矛盾。
◇ 溃败之后的改革
可是,战场上这些农奴兵一没文化,二没纪律,国家责任感可以说根本没有,很多次面对英法小股军队的冲锋,这些农奴兵往往不战自溃。几次关键的战役,俄国人都因为这样的兵员素质而最终惨败。英法打了一年多,俄国想尽一切办法,还搭上了几个最能干的将军性命,比如纳希莫夫海军上将,最终塞瓦斯托波尔还是陷落了。
就这样,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冒险,演变成了自己国土上的战争,而为了转移国内矛盾,沙皇陛下在明明不利的情况下,还是坚持让战争进行下去。不过尼古拉一世本人没能活着看到这场战争的悲惨结局。他悲愤交加,最终撒手人寰,有人说他是病死的,但也有可能是自杀的。
反正,尼古拉一世死了,这么个烂摊子还得有人收拾。
◇ 亚历山大二世
继任的亚历山大二世赶忙跟英法停战,当然为了停战,什么屈辱的条件也得接受,土耳其是甭想吞并了,巴尔干也别想拿了,凡此种种,辛辛苦苦几十年,一夜回到解放前,更重要的是,欧洲各国看俄,就跟看一个贪得无厌的怪物似的,干啥都不带他们玩了。
这次战争俄国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,要说俄国人从这次战争中有什么收获,那就是废掉了农奴制,还废的不彻底。
◇ 记吃不记打的历史悲剧
那么问题来了,沙皇陛下铁了心,不遗余力的发动战争,到底为了什么?
站在后世的立场上,大概就是前文提到的两个原因:一则是为了获得所谓“战略缓冲”,二则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。
◇ 日俄战争
为了这俩目的,俄国的扩张是可以不顾一切,到最后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。但是后面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依旧记吃不记打,在1904年的时候,他为了获得中国东北作为缓冲地,也为了缓解国内越来越强烈的社会矛盾,又和厉兵秣马多年的日本开战。这次沙皇陛下的算盘打得很精,日本这么个小国不比英法,俄国无论如何都不会输。
当然,战争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。看似弱小的日本战胜了貌似强大的沙俄帝国。俄国没能获得战略缓冲,国内的各种矛盾反而更尖锐了。这次,尼古拉二世没有亚历山大二世的智慧,面对国内的矛盾,他的选择不是想办法解决,而是再加入一次战争,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,然后,沙皇一家人就没有然后了。
当然,历史上俄国几次这么玩,最终是玩砸了,这么多年以来,俄国这片土地的统治者换了一茬又一茬,但挑起战争的手段和动机几乎没怎么变。
但这次怎么样,谁都说不好,毕竟,战争的结果还得看双方的意志。再说了,就算俄国最后玩砸,每一次这样的冒险,倒霉的也都是俄国的邻居。
这实在是历史的悲剧。
*本文首发于「循迹晓讲」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
*配图源于网络,若有侵权,后台联系删除
◎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,即可报名参加相关线下活动
(END)
●点击“阅读原文”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●
恨俄建国:乌克兰为何极度敌视老大哥? | 循迹晓讲
伏尔加德意志:我待慈父如初恋,慈父拿我大保健 | 循迹晓讲
俄国为什么对出海口情有独钟? | 循迹晓讲
日俄战争:为何中国人会为日本打胜仗而高兴?| 循迹晓讲